添加微信咨詢
二維條碼和RFID是新一代的自動識別技術。和一維條碼相比,二維條碼和RFID技術的信息容量幾何倍增加,容量的增加不是量變,而是給上層應用帶來質變。
一、前言
為了提高計算機識別的效率,增強其靈活性和準確性,使人們擺脫繁雜的統計識別工作,一維條碼、二維條碼、射頻識別(RFID)技術先后問世。雖然它們各有千秋,但無論是哪一項技術都是為了及時獲取物品的各種信息并且進行快速、準確的處理。
一維條碼技術相對成熟,在社會生活中處處可見,在全世界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它作為計算機數據采集手段,以快速、準確、成本低廉等諸多優點迅速進入商品流通、生產管理、自動控制、以及資產管理等各種領域,也是目前我國使用最多的一種條碼。但是由于傳統條碼是一維的,它在垂直方向上不帶任何信息,信息密度低,而且不能夠顯示漢字,容易因為磨損或皺折而被拒讀,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維條碼的應用范圍。
二維條碼和RFID是新一代的自動識別技術。和一維條碼相比,二維條碼和RFID技術的信息容量幾何倍增加,容量的增加不是量變,而是給上層應用帶來質變。
二維條碼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二維條碼憑借其高密度、大容量、抗磨損等特點,彌補了一維條碼的不足,拓寬了其應用領域。RFID技術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發展至今,其技術理論不斷被豐富和完善,應用領域也得到了不斷擴展。物聯網概念提出后,RFID技術被認為是物聯網的代名詞,一時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但是,近幾年來,RFID技術從喧囂走向冷靜,二維條碼浮出水面。二維條碼和RFID認證識別環節是物聯網的關鍵環節。現階段,物聯網的概念炒作大于其實質應用,但在國家和地區政策大力推動下,物聯網概念將從炒作走向實質,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應用技術,RFID技術和二維條碼的應用也將因此進入爆發期,將成為物聯網投資最早的受益者。在這種背景下,兩種技術路線的爭奪將日益激烈。面對呼之欲出的萬億級市場,作為新一代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與二維條碼的博弈早已存在。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背后是不同的技術優勢與商業模式之爭。
二、技術之爭
一維條碼所攜帶的信息量有限,如商品上的條碼僅能容納13位(EAN
立的數據庫,這種條碼就沒有意義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條碼的應用范圍。基于這個原因,在90年代發明了二維條碼。二維條碼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矩形方陣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新一代條碼技術,由一個二維條碼矩陣圖形和一個二維條碼號,以及下方的說明文字組成,通過專用讀碼設備或者智能手機,就能讀取二維條碼中的大量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糾錯能力強,可靠性高,保密、防偽性強,識讀速度快,全方位識讀等特點。與RFID相比,從一維條碼切換到二維條碼除了印刷,幾乎不需要增加成本。
二維條碼依靠其龐大的信息攜帶量,能夠把過去使用一維條碼時存儲于后臺數據庫中的信息包含在條碼中可以直接通過閱讀條碼得到相應的信息,并且二維條碼還有錯誤修正技術及防偽功能,增加了數據的安全性。
與條碼識別系統相比,RFID技術具有很多優勢: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無需可見光源;具有穿透性,可以透過外部材料直接讀取數據,保護外部包裝,節省開箱時間;射頻產品可以在惡劣環境下工作,對環境要求低,可以在那些一維條碼、二維條碼技術無法適應的惡劣環境,例如高粉塵污染、野外等環境下使用。讀取距離遠,無需與目標接觸就可以得到數據;支持寫入數據,無需重新制作新的標簽;使用防碰撞技術,能夠同時處理多個射頻標簽,適用于批量識別場合;可以對RFID標簽所附著的物體進行追蹤定位,提供位置信息。RFID標簽上的數據可反復修改,能夠在企業內部進行循環使用,將一次性成本轉化為長期攤銷的成本。
三、應用之爭
二維條碼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存儲和傳遞技術,從誕生之時就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已應用在物流、金融、交通、制造業、電子商務、傳媒、旅游、公共安全、醫療保健等多個領域。
據悉,二維條碼在產品溯源、物流、防偽、防串貨、會員管理、精準營銷、召回等各個環節,都能扮演關鍵角色。索芙特、浪奇、寶潔等日化巨頭已經開始試水二維條碼來實現防偽、物流管理、消費者信息采集等多種功能;亞運會的食品溯源系統也采用了二維條碼技術;此外,紅酒、食品企業,也在用二維條碼溯源。隨著應用的逐步展開,二維條碼將迎來規模化應用。
此外,二維條碼的應用,正走出制造業。二維條碼與媒體的結合,就能成為全面整合多種信息、跨平臺的“超級媒體”。例如用手機對著廣告頁上的二維條碼拍張照片,就可以讀到更多的優惠、促銷信息,也可以通過手機下訂單。以此類推,二維條碼還可以與戶外廣告、網站、報紙等媒體及海報、宣傳單張等結合。
條碼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二維條碼能夠把照片、指紋編制于其中,可有效地解決證件的機讀和防偽問題。因此,它可以廣泛應用于護照、身份證、行車證、軍人證、健康證、保險卡等。另外在海關報關單、長途貨運單、稅務報表、保險登記表上,也有使用二維條碼技術來解決數據輸入及防止偽造、刪改表格的例子。二維條碼在行業、企業、個人等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如圖1所示:
圖1:二維條碼核心應用框架
RFID產品的優點明顯,射頻識別技術在國外發展得很快,它已被廣泛應用于門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控制管理等眾多領域,例如汽車或火車等的交通監控系統、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物品管理、流水線生產自化、門禁系統、金融交易、倉儲管理、畜牧管理、車輛防盜等。時至今日,射頻識別技術的新應用仍然層出不窮。
由于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芯片的實用化,射頻識別標簽不僅幫助不同領域的管理者追蹤物品的位置和搬運情況,還可以實時報告標簽上附帶的其他信息,比如溫度和壓力等。射頻標簽是通過連接到數據網絡上的讀寫器來提供此類信息的,迄今為止射頻識別標簽主要作為條碼的延伸而應用于工廠自動化或者庫存管理等領域,但最終說來,尺寸更小的射頻識別標簽將應用于更先進的領域內。例如射頻識別標簽可以促進網絡家電的應用,家電如果擁有網絡功能,使用者即便在戶外也能控制它們,例如可以檢查冰箱中的食物,幫助使用者決定需要購買什么物品,在無線操作終端上選擇食物烹飪的方式等。當前,電氣設備和家電產品制造商已經開始開發通用軟、硬件,并正在考慮制定射頻識別標簽在各種不同家電上的應用標準。
四、商業模式之爭
盡管二維條碼概念漸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到這一市場,但在這條產業鏈上,真正賺到錢的企業并不多,不同的技術流派背后是不同的商業模式之爭,而各種模式都在摸索之中。二維條碼業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創造出了兩方面的價值。首先是來自于二維條碼業務的直接收益,包括識讀設備的銷售、二維條碼軟件的編解碼收入以及解決方案提供的收入。其次是來自于二維條碼業務所衍生附帶出的附加價值,包括增值服務收入、廣告收入、以及傳統企業優化所帶來的價值等。目前二維條碼主要包括四種技術模式:數據讀取,解碼上網,解碼驗證和解碼通信。數據讀取用于電子名片、電子會員卡等。解碼上網也就是互聯網常見的引流模式,靠廣告流量來賺錢,推廣的難點是對消費者來說上網流量產生費用。解碼驗證和解碼通信模式基本不產生流量,用戶在手機上下載安裝了軟件就可使用,對攝像頭要求不高,也基本不產生流量,這兩種模式正成為主流。與流量廣告模式不同,這兩種技術路線則是通過服務來賺錢,改變未來供應鏈和購物方式的技術模式。在實際的應用中,往往是多種模式的混合體。
RFID的實現涉及信息技術、社會觀念、管理體系、應用模式等多方面的問題,應用的成本問題使其無法像二維條碼那樣容易讓人接受。一種新的應用,要想得以快速發展,必須要建立在擁有需求、相關各方均受益的基礎上。凡是商業上成功的案例普遍都會遵循這一基本規律。中國銀聯的銀聯卡的誕生與發展就是一個多方協作、大力協調的產物。銀聯卡的發放,既滿足了個人消費者手握一卡走遍全球的需求,又使服務鏈上的刷卡銀行、平臺服務者等多方均獲得利益。所以,銀聯卡一誕生,便得以迅猛發展。從總結銀聯卡成功應用的視角來看,分析中國RFID應用市場,可以看到,企業使用RFID標簽無形中要增加成本,一般的企業不會主動去用RFID標簽,應用熱情并不高。所以,要想使RFID、物聯網真正被企業廣泛接受并得以推廣,必須建立一種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
目前,RFID技術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發展迅速,關鍵是應用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制約RFID應用推廣,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價格問題,二是能否為用戶帶來實際的效益。價格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不論是標簽還是讀寫器,都已經下降很多,目前,只要應用項目有規模,成本降下來是沒有問題的。但目前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是缺乏上規模的應用項目,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由于沒有成規模的項目,標簽成本高,因為成本高,又制約了應用的推廣。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最核心的是要找到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使得用戶單位上RFID后,確實能身受其益,能解決用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要想推廣RFID的應用,需要找到一種和應用單位多方共贏的商業合作模式。找到了這種模式,能夠幫助企業真正解決問題,提升效率,RFID才能夠真正得以推廣和普及。今天,對于所有的RFID企業來講,誰找到了能夠幫助用戶真正解決問題、提升效益的應用合作模式,誰就能夠得到生存和快速地發展。否則,就會在市場上活的很艱難。
五、二維條碼與RFID的博弈
物聯網概念的出現使人們對兩種技術路線都很關注,RFID的技術優勢使零售巨頭沃爾瑪對其青睞有加,沃爾瑪對RFID技術投入不少人力財力,但幾年下來也沒有大的進展。究其根本,成本是主要推廣瓶頸。雖然RFID技術的發展已經使應用成本大幅降低,但是規模化的應用仍然缺乏。目前,RFID初始成本相比二維條碼至少貴了十倍,這對于很多低利潤的行業是一大門檻。除了初始成本,使用成本也無法忽視,因為RFID需要專用的芯片,短期內芯片成本無法大幅下降。而且在使用時需要專用設備,這種價格對于利潤率較低的行業來說,難以接受。相對來說,二維條碼的成本較低,更容易讓企業接受。
但RFID也有二維條碼無法實現的優勢,傳統二維條碼標簽印刷之后不能修改,RFID能多次讀寫,存儲容量更大。二維條碼在零售、日化、制造等低利潤率行業發展較快,但在交通管理,物流的行李包裹、貨箱、集裝箱、車輛管理,醫藥和食品的安全管理,人員證件和可以重復使用的票證應用中,RFID將有更大優勢。RFID的非接觸式識讀也給RFID的應用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二維條碼技術也正在引發一場商業模式革命。消費者通過手機就能參與到二維條碼的商品管理應用和個人應用中去。這無疑將加大消費者的參與熱情。優惠券、電子票、移動名片等都可以儲存在手機里,手機一照就能了解食品安全、防偽、廣告、旅游等信息。據悉,已經有二維條碼廠商通過后臺服務模式,解決了二維條碼不能多次修改以及容量不足這兩大瓶頸,這無疑增加了二維條碼與RFID競爭的籌碼。
最終誰會在這場技術路線之爭中獲勝,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取決于誰的成本下降更快,應用模式更合理。然而,由于兩種技術路線各自的優勢不同,應用領域雖有交叉卻無法相互取代,在未來的博弈中兩種技術將長期共存。